济南龙山炭素有限公司
地 址:平阴县孔村镇驻地
联系人:孟祥海(副总经理)
电 话:0531-87741878 87745292
手 机:13361050669 13964035669
传 真:0531-87741878
E-mail:longshan@jnlsts.com
zhs@jnlsts.com
2019年度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(中2)
3.3 核算方法的核查
受核查方属于化工生产企业, 核查组确认受核查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符合《核算指南》的要求,无任何偏离指南要求的情况。
根据《核算指南》,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计算公式如下:
|
(1) |
式中:
|
: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(tCO2e); |
|
: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(tCO2); |
|
:企业边界内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CO2当量排放(tCO2e); |
|
:企业回收且外供的CO2量(tCO2) |
|
: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(tCO2); |
|
: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(tCO2)。 |
3.3.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
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采用《核算指南》中的如下核算方法:
|
(2) |
|
(3) |
|
(4) |
式中:
|
:化石燃料品种i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,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t为单位,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; |
|
: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,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tC/t燃料为单位,对气体燃料以tC/万Nm3为单位; |
|
: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(%); |
|
: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,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GJ/t为单位,对气体燃料以GJ /万Nm3为单位; |
|
: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,单位为tC/GJ; |
|
:化石燃料种类; |
|
: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,单位为t碳/万Nm3; |
|
: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; |
|
: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摩尔浓度,即体积浓度; |
|
:待测气体组分。 |
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0.98;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0.99。
3.3.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
工业过程排放采用《核算指南》中的如下核算方法:
|
(5) |
其中, |
|
|
(6) |
|
(7) |
式中,
|
: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(tCO2); |
|
: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(tCO2); |
|
:硝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(tCO2e); |
|
:己二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(tCO2e); |
|
:N2O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(GWP)值。 |
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,100年时间尺度内1吨N2O相当于310吨CO2的增温能力,因此等于310。
3.3.2.1原材料消耗产生的CO2排放
|
(8) |
式中,
|
:进入企业边界的原材料种类,如具体品种的化石燃料、具体名称的碳氢化合物、碳电极以及CO2原料; |
|
:原材料r的投入量,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t为单位,对气体原料以万Nm3为单位; |
|
:原材料r的含碳量,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tC/t原料为单位,对气体原料以tC万Nm3为单位; |
|
:流出企业边界的含碳产品种类,包括各种具体名称的主产品、联产产品、副产品等; |
|
:含碳产品p的产量,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t为单位,对气体产品以万Nm3为单位; |
|
:含碳产品p的含碳量,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tC/t产品为单位,对气体产品以tC/万Nm3为单位; |
|
:流出企业边界且没有计入产品范畴的其它含碳输出物种类,如炉渣、粉尘、污泥等含碳的废物; |
|
:含碳废物w的输出量,单位为t |
|
:含碳废物w的含碳量,单位为tC/t废物w |
3.3.2.2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
(9)
式中,
|
:碳酸盐种类; |
|
:碳酸盐i用于原材料、助熔剂和脱硫剂的总消费量,单位为t; |
|
:碳酸盐i的CO2排放因子,单位为tCO2/t碳酸盐i; |
|
:碳酸盐i的纯度,单位为%。 |
3.3.2.3硝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
硝酸生产过程中氨气高温催化氧化会生成副产品N2O,N2O排放量根据硝酸产量、不同生产技术的N2O生成因子、所安装的NOx/N2O尾气处理设备的N2O去除效率以及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计算:
|
(10) |
式中,
|
:硝酸生产技术类型; |
|
:NOx/N2O尾气处理设备类型; |
|
:生产技术类型j的硝酸产量,单位为t; |
|
:生产技术类型j的N2O生成因子,单位为kg N2O/t硝酸; |
|
:尾气处理设备类型k的N2O去除效率,单位为%; |
|
:尾气处理设备类型k的使用率,单位为%。 |
3.3.2.4己二酸生产过程N2O排放
环己酮/环己醇混合物经硝酸氧化制取己二酸会生成副产品N2O,N2O排放量可根据己二酸产量、不同生产工艺的N2O生成因子、所安装的NOx/N2O尾气处理设备的N2O去除效率以及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计算:
|
(11) |
式中,
|
:己二酸生产技术类型,分为硝酸氧化工艺、其它工艺两类; |
|
:NOx/N2O尾气处理设备类型; |
|
:生产技术类型j的己二酸产量,单位为t; |
|
:生产技术类型j的N2O生成因子,单位为kg N2O/t己二酸; |
|
:尾气处理设备类型k的N2O去除效率,单位为%; |
|
:尾气处理设备类型k的使用率,单位为%。 |
3.3.3 CO2回收利用量
每个企业边界回收且外供的CO2量按如下式计算
|
(12) |
式中,
|
:企业边界回收且外供的CO2气体体积,单位为万Nm3; |
|
:CO2外供气体的纯度,单位为%; |
|
:CO2气体的密度,单位为t/万Nm3。 |
3.3.4 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量
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采用《核算指南》中如下核算方法:
(13)
(14)
式中,
|
:核算和报告期内的购入电量,MWh; |
|
: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,单位为tCO2/MWh; |
|
: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,单位为GJ(百万千焦); |
|
: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,单位为tCO2/GJ。 |
通过文件评审和现场访问,核查组确认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与《核算指南》一致。
3.4 核算数据的核查
受核查方所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、排放因子/计算系数如下表所示:
表3-5 受核查方活动水平数据、排放因子/计算系数清单
排放类型 |
活动水平数据 |
排放因子/计算系数 |
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 |
天然气消耗量 |
天然气低位发热量、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、天然气碳氧化率 |
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 |
石灰石消耗量 锻后焦消耗量 预焙阳极产量 |
石灰石排放因子 锻后焦含碳量 预焙阳极含碳量 |
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对应的CO2排放 |
净购入电量 |
外购电力排放因子 |
3.4.1 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的核查
核查组通过查阅支持性文件及访谈受核查方,对排放报告中的每一个活动水平的数据单位、数据来源、监测方法、监测频次、记录频次、数据缺失处理进行了核查,并对数据进行了交叉核对,具体结果如下:
活动水平数据1:天然气消耗量
表3-6 对天然气消耗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1188.3582 |
||
数据项 |
天然气消耗量 |
|||
单位 |
万m3 |
|||
数据来源 |
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 |
|||
监测方法 |
流量计测量 |
|||
监测频次 |
连续监测 |
|||
记录频次 |
每月抄表、年度汇总 |
|||
数据缺失处理 |
数据无缺失 |
|||
交叉核对 |
1)2019年度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全部核查 |
|||
交叉核对数据 |
年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 |
|
2019年 |
1188.3582 |
1188.3582 |
||
1) 2019年度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和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中天然气消耗量一致。 |
||||
核查结论 |
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的2019年度天然气消耗量数据源选取合理,符合核算指南要求,数据准确。 |
|||
表3-7 经核查的月度天然气消耗量(单位:万m3)
月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 |
1月 |
93.7400 |
93.74 |
2月 |
93.6400 |
93.64 |
3月 |
97.6636 |
97.6636 |
4月 |
97.7631 |
97.7631 |
5月 |
97.8641 |
97.8641 |
6月 |
97.7849 |
97.7849 |
7月 |
98.8001 |
98.8001 |
8月 |
100.3732 |
100.3732 |
9月 |
101.9466 |
101.9466 |
10月 |
102.4664 |
102.4664 |
11月 |
102.6480 |
102.648 |
12月 |
103.6682 |
103.6682 |
合计 |
1188.3582 |
1188.3582 |
活动水平数据2:天然气低位发热量
表3-8 对天然气低位发热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389.31 |
数据项 |
天然气低位发热量 |
|
单位 |
GJ/万Nm3 |
|
数据来源 |
《核算指南》中的缺省值 |
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天然气低位发热量数据正确。 |
活动水平数据3:锻后焦消耗量
表3-9 对锻后焦消耗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239855.09 |
||
数据项 |
锻后焦消耗量 |
|||
单位 |
t |
|||
数据来源 |
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 |
|||
监测方法 |
电子秤计量 |
|||
监测频次 |
连续监测 |
|||
记录频次 |
每月抄表、年度汇总 |
|||
数据缺失处理 |
数据无缺失 |
|||
交叉核对 |
无 |
|||
交叉核对数据 |
年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/ |
|
2019年 |
239855.09 |
/ |
||
核查结论 |
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的2019年度锻后焦消耗量数据源选取合理,符合核算指南要求,数据准确。 |
|||
表3-10 经核查的月度锻后焦消耗量(单位:t)
月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1月 |
22159.00 |
2月 |
22050.00 |
3月 |
16731.90 |
4月 |
22458.58 |
5月 |
21609.00 |
6月 |
22008.76 |
7月 |
19849.52 |
8月 |
19840.18 |
9月 |
18186.40 |
10月 |
18386.58 |
11月 |
19565.96 |
12月 |
17009.21 |
合计 |
239855.09 |
活动水平数据4:锻后焦含碳量
表3-11 对锻后焦含碳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0.9719 |
数据项 |
锻后焦含碳量 |
|
单位 |
t C/t |
|
数据来源 |
实测值 |
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锻后焦含碳量数据正确。 |
活动水平数据5:预焙阳极产量
表3-12 对预焙阳极产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199707.70 |
数据项 |
预焙阳极产量 |
|
单位 |
t |
|
数据来源 |
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 |
|
监测方法 |
电子秤计量 |
|
监测频次 |
连续监测 |
|
记录频次 |
每月抄表、年度汇总 |
|
数据缺失处理 |
数据无缺失 |
|
交叉核对 |
无 |
|
交叉核对数据 |
无 |
|
核查结论 |
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的2019年度预焙阳极产量数据源选取合理,符合核算指南要求,数据准确。 |
表3-13 经核查的月度预焙阳极产量(单位:t)
月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1月 |
15338.00 |
2月 |
15166.00 |
3月 |
16426.00 |
4月 |
16325.00 |
5月 |
16183.00 |
6月 |
16233.00 |
7月 |
17181.00 |
8月 |
16755.89 |
9月 |
17573.15 |
10月 |
17685.30 |
11月 |
17558.58 |
12月 |
17282.78 |
合计 |
199707.70 |
活动水平数据6:预焙阳极含碳量
表3-14 对预焙阳极含碳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1 |
数据项 |
预焙阳极含碳量 |
|
单位 |
t C/t |
|
数据来源 |
经验值 |
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预焙阳极含碳量数据正确。 |
活动水平数据7:石灰石消耗量
表3-15 对石灰石消耗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4968.23 |
数据项 |
石灰石消耗量 |
|
单位 |
t |
|
数据来源 |
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 |
|
监测方法 |
电子秤计量 |
|
监测频次 |
连续监测 |
|
记录频次 |
每月抄表、年度汇总 |
|
数据缺失处理 |
数据无缺失 |
|
交叉核对 |
无 |
|
交叉核对数据 |
无 |
|
核查结论 |
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的2019年度石灰石消耗量数据源选取合理,符合核算指南要求,数据准确。 |
表3-16 经核查的月度石灰石消耗量(单位:t)
月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1月 |
383.3 |
2月 |
429.48 |
3月 |
343.18 |
4月 |
426.06 |
5月 |
458.58 |
6月 |
398.75 |
7月 |
459.8 |
8月 |
446.9 |
9月 |
405.52 |
10月 |
389.96 |
11月 |
465.14 |
12月 |
361.56 |
合计 |
4968.23 |
活动水平数据8:净购入使用电力
表3-17 对净购入使用电力的核查
数据值 |
2019年 |
23477.55 |
||
数据项 |
净购入使用电力 |
|||
单位 |
MWh |
|||
数据来源 |
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 |
|||
监测方法 |
电表计量 |
|||
监测频次 |
连续监测 |
|||
记录频次 |
每月抄表、年度汇总 |
|||
数据缺失处理 |
数据无缺失 |
|||
交叉核对 |
1)2019年度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全部核查 |
|||
交叉核对数据 |
年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 |
|
2019年 |
23477.55 |
23477.55 |
||
2) 2019年度《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》和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中外购电消耗量一致。 |
||||
核查结论 |
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的2019年度外购电力消耗量数据源选取合理,符合核算指南要求,数据准确。 |
|||
表3-18 经核查的月度净购入使用电力(单位:MWh)
月份 |
公司二0一九年产量、质量、用能汇总表 |
能源购进、消费与库存 |
1月 |
2292.60 |
2292.6 |
2月 |
2246.85 |
2246.85 |
3月 |
1953.15 |
1953.15 |
4月 |
2584.95 |
2584.95 |
5月 |
2540.00 |
2540 |
6月 |
2110.00 |
2110 |
7月 |
1609.35 |
1609.35 |
8月 |
1626.15 |
1626.15 |
9月 |
1579.50 |
1579.5 |
10月 |
1542.30 |
1542.3 |
11月 |
1753.65 |
1753.65 |
12月 |
1639.05 |
1639.05 |
合计 |
23477.55 |
23477.55 |
综上所述,通过文件评审和现场访问,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真实、可靠、正确,符合《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(试行)》的要求。
3.4.2 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数据及来源的核查
核查组通过查阅支持性文件及访谈受核查方,对排放报告中的每一个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的数据单位、数据来源、监测方法、监测频次、记录频次、数据缺失处理进行了核查,并对数据进行了交叉核对,具体结果如下:
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: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
表3-19 对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的核查
数据值 |
0.0153 |
数据项 |
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 |
单位 |
tC/GJ |
数据来源 |
《核算指南》中的缺省值 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正确。 |
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2:天然气碳氧化率
表3-20 对天然气碳氧化率的核查
数据值 |
99 |
数据项 |
天然气碳氧化率 |
单位 |
% |
数据来源 |
《核算指南》中的缺省值 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天然气碳氧化率数据正确。 |
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3:石灰石排放因子
表3-21 对石灰石排放因子的核查
数据值 |
0.44 |
数据项 |
石灰石排放因子 |
单位 |
tCO2/t石灰石 |
数据来源 |
《核算指南》中的缺省值 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石灰石排放因子数据正确。 |
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4:外购电力排放因子
表3-22 对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的核查
数据值 |
0.8843 |
数据项 |
外购电力排放因子 |
单位 |
tCO2/MWh |
数据来源 |
《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》华北区域电网2012年排放因子数据。 |
核查结论 |
排放报告中的外购电力排放因子与《2011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》中2012年的华北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缺省值一致。数据源合理,符合核算指南要求,数据准确。 |
综上所述,通过文件评审和现场访问,核查组确认排放报告中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数据及来源真实、可靠、正确,符合《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(试行)》的要求。
3.4.3 法人边界排放量的核查
通过对受核查方提交的2019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核查,核查组对排放报告进行验算后确认受核查方的排放量计算公式正确,排放量的累加正确,排放量的计算可再现。
受核查方2019年度碳排放量计算如下表所示。